沈帥青:「豬肉佬」地位 換個靚名便能改?
發布時間: 2016/01/20 08:00
最後更新: 2016/01/20 19:13
若要年輕人填寫「我的志願」,「豬肉佬」肯定不會是其中之一,為吸引新人入行,豬肉佬決定改名,升格做「肉類分割技術員」。名字雖改,但社會的價值觀不轉變,地位又怎會提升?
教育程度的提高,讓年輕人有更多職業選擇,高學歷的年輕人,愛做專業人士,成績普通的,亦偏好到寫字樓打工,至於體力勞動、日曬雨淋的藍領工作,難受年輕人歡迎。其中一個難找新血的職業,正是在街市肉檔工作的豬肉佬,行業人口老化,欠缺約500名人手。
豬肉零售業界最近就設法挽救,一方面從錢着手,開辦免費且有津貼的課程,又讓完成課程兼合格的學員,人工可達1.6萬至2萬元,提高薪酬利誘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特別招數,就是踢走豬肉佬的職銜名稱,將其改做肉類分割技術員。
豬肉佬的職稱,親切有餘,但要改名,固然與名字形象較低下、地位不高有關,故改名做技術員,雖然新名字又長又悶,但顯得較專業吧?
職稱要講求好聽、專業,類似問題在數十年前較少存在,因當時的工種根本不多,律師、醫生都是少數,大部分人從事基層工種,人人都是工廠妹、的士佬、文員仔,就算叫豬肉佬,也是與大多數人平起平坐,沒有太大問題。
但到了現在,專業職位大幅增加,到處都是會計師、金融分析師、電子工程師等,反之從事基層工作者減少,此消彼長下,令高低之分的感覺,愈加強烈,近年更是不時有潮文,講述藍領工難找伴侶、遭外母白眼等。
一些中低層的工種,近年亦漸改名,例如巴士佬變車長,在餐廳的外賣仔,如今叫外送速遞員,在街邊銷售的叫客戶服務經理,打電話推銷的叫見習電話推廣主任,故此,豬肉佬想改名提升格調,也就不奇怪了。
不過,改名是否能提高社會地位?在外國社會,確不乏職銜改名的例子,例如稱為Mover的搬運工人,變做Moving Consultant,屠宰員由Butcher變為Meat Technologist等。
這些名字的轉變,既是讓其更好聽,但更大的意義,是突出該工作崗位的角色,肯定該職位對社會的貢獻,透過改名提升敬重。
事實上,要對職位表示敬重,改名只會是表面,更重要的始終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。在這方面來說,歐洲無疑在全球領先,當地社會較講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,不是以財富、職位階級等衡量一個人的高低,而是以其對社會的貢獻來衡量。因此,一個技術高超的維修學徒或屠夫,社會地位也不會比一個會計師低,甚至乎負責倒垃圾的清潔工,也同樣值得尊敬,不會招致另類目光。
惟有公眾肯定各職位對社會付出的價值,才是真正敬重,且發揮到了改名背後的真正目的。
可是在本港,「職業無分貴賤」似空談多於現實,且距離歐洲甚遠,單是有大學生去做地盤工人,又或有寫字樓工作不做,轉做巴士司機,已足以成為轟動新聞,人人驚訝,不明白為何大學生要「低就」?
社會之內難免有所比較,但港人用作比較的標準,往往就是月入多少、職級有多高。既讓人人比拼得辛苦之餘,也令職業之間更難平等,愈加有高低、貴賤之分,即使名字改變了,但大眾的思想不變,也難有作用吧!
改名的行為,始終只是表面的一層,要提升地位,整個社會是否願意加強肯定基層職位的貢獻?肯定刀法純熟的豬肉佬,也是極受人敬重的職位?此才是真正的關鍵,否則就只會像《國王的新衣》內的國王般,自以為有美麗的衣服、包裝,其實根本沒有。
撰文 : 沈帥青